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新闻中心


全球化工巨头引领行业碳中和


2021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20年增加了6%,达到363亿吨,创下历史最高水平。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绝对增幅超过20亿吨,为历史上最大增幅。鉴于化工行业排放强度,以及化工材料和技术在低碳解决方案中的作用,化工行业是碳中和实现的关键。

在紧迫的降碳压力下,全球化工巨头正在积极应对。近日,美国《化学周刊》的相关调查称,年度销售收入排行榜前100的化学公司中,69%承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86%已制定2030年前临时性削减目标。全球化工巨头仍然是行业碳中和的引领者。

化工行业减排目标仍不足

《化学周刊》在调查中称,化学工业与三大温室气体排放行业,即交通、能源和工业融合最深。化工行业消耗超过10%的化石燃料,每年排放29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超过除中国和美国以外的所有国家。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报告中称,要将气候变暖限制在1.5℃,世界必须在2025年之前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并在2030年前削减43%的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化工行业肩负着全球减碳的重任。

不过,目前来看,化工企业定下的气候目标仍然不能满足IPCC的要求。在制定2030年减排目标的87家化工巨头中,只有24家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定在43%以上。28家美国公司,有64%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目标,亚太地区整体有68%的公司承诺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77%的公司承诺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领军企业已提出技术方向

在各企业中,巴斯夫和陶氏等销售额最高,研发能力最强的化工巨头是减碳技术和投资的主要提供者。其中,陶氏计划每年投资约10亿美元对其全球资产进行升级和脱碳改造,巴斯夫将在2030年前为其气候保护目标投资40多亿欧元。

技术上,陶氏和巴斯夫是两大技术方向的倡导者。陶氏选择采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和清洁氢降碳。该公司已经宣布在加拿大艾伯塔省萨斯喀彻温堡,利用CCUS技术建造世界上第一个净零排放的乙烯裂解厂。此外,陶氏宣布在荷兰Terneuzen石化厂实施一个三期计划,将使用清洁氢气和其他突破性技术,目标是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0%以上,并加速其2050年碳中和目标实现。巴斯夫表示,该公司将重点放在低碳生产技术上,如开发电加热蒸汽裂解炉、低排放氢气生产技术、蒸汽生产电热泵和可再生能源。巴斯夫目前正在实施250多个技术和组织项目,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提高竞争力。不过,化学工业创新周期通常需要10多年才能实现商业化,相关技术可能要到2030年后得到推广应用。

能源转型是重中之重

巴斯夫净零业务总裁拉尔斯·基索表示,能源转型既是压舱石,也是化学工业走向零排放的启航锚。“化学即物质的转化。所有这些过程都需要能源,在未来这一规律也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生产能源的方式。”不过,可再生能源价格仍是化工巨头担心的问题,而这也需要化工巨头进一步努力。

IPCC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虽然太阳能、风能和电池等清洁能源成本降低了85%,但仍不是企业能承受的平价。陶氏公司表示,很难预测绿色氢气和模块化核能等下一代清洁能源何时或是否会达到成本平价。巴斯夫认为,要达到竞争性使用目的,欧洲绿色电力价格需要控制在40-50欧元/兆瓦时的范围内。

脱碳转型是一个巨大而多层面的挑战:企业必须同时成为气候中和、数字化和循环型企业。但由于化工行业要应对前期成本,生产低二氧化碳足迹产品将意味着需要更大努力和更高成本。“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政治、商业和社会之间的一种全新合作。可以预见是最终客户必须做好准备支付更高的价格。”基索表示。(来源:中化新网)


友情链接: